近日,江铃福特的经销商都在忙着对店内升级,原因是为最近热度较高的福特皮卡Ranger、越野SUV Bronco、新一代F-150猛禽三款车型腾出一个专属空间。

  在今年5月福特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福特方面表示在华新战略的重点将是商用车业务、电动汽车和出口业务,而江铃福特引入这三款户外越野产品也是战略部署之一。

  之所以提出战略调整,背后是福特近年来在华市场遭遇了困境。其中,长安福特销量持续下滑,尽管不断推出和迭代新品,但一直未能回归主流赛道,而福特引以为傲的“电马”也石沉大海,并入长安福特销售渠道后销量未见起色。

  于是,福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在华的另一家合资公司江铃福特科技。随着三款拳头产品相继导入,江铃福特科技对福特的战略意义将日益凸显。反观长安福特,深陷“亏损、裁员、销量差”的漩涡无法自拔,多次提及“重回赛道”恐难能如愿。

  销量低迷,长安福特深陷泥沼

  10年前,年轻人拥有一辆动感时尚的福克斯,算是实现了人生一个小小的梦想,当时的福克斯月销3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中年人而言,开着一辆动感时尚的蒙迪欧也是拒绝油腻标签的象征,那时的蒙迪欧月销过万更是家常便饭。

  现如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提起福克斯和蒙迪欧印象都很淡漠,这也让长安福特的品牌存在感降低到一个全新维度。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蒙迪欧销量为21097辆,月均销量3500辆左右,与同级市场中动辄月销2万的凯美瑞、雅阁等产品相比,差距犹如天壤之别。

  而福克斯,即便是去年重新换回四缸发动机,仍然被市场边缘化,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仅有3802辆,在全部轿车中排名第133位,已经处于垫底位置,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曾几何时,长安福特在国人心中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主流合资品牌,尤其是2016年,其在国内市场曾以94.38万辆的年销量距离百万销量也仅一步之遥。但是,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长安福特累计销量为88286辆,同比下跌22%,这样的成绩令人唏嘘。

  值得关注的是,一直被寄予厚望的福特电马(配置询价),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182辆,销量惨淡。

  不得已,8月1日,福特电马赫、长安福特联合宣布,福特电马的销售、售后服务及用户运维的运营主体将变更为长安福特。在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分网销售的行业趋势下,长安福特却在逆势并网,未来前景让人担忧。

  从其他车型来看,长安福特锐际、探险者、锐界三款SUV在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分别为11257辆、14190辆、8866辆,目前只有探险者在中大型SUV细分市场中还具备一定竞争力,但仅凭一款车无法撑住场面。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长安福特销量急剧下滑,福特方面也决定对其削减百万产能。当然,不只是大规模缩减产能,长安福特的产品线也有了调整。部分4S店表示福克斯已经停产,后续长安福特不做A级车市场了。

  对于当前经营惨淡的长安福特来说,放弃A级车市场是一个明智选择,但也挑战重重,毕竟失去了走量的A级车市场,长安福特销量空缺拿什么去弥补。如果没有,等待长安福特的就是终端销量的进一步滑坡。

  令人尴尬的是,此前在一季度财报会上福特表示接下来将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商业车业务,这也就意味着主打商用车业务的江铃福特将成为福特在华业务主心骨,而在乘用车市场销量下滑的长安福特,恐怕等不到能撑起市场主力的新车。

  频繁裁员、换将,财务状况不佳

  伴随市场终端销量的滑坡,长安福特财务状况也越发窘迫。财报显示,长安福特2022年净资产减少约44亿元,同比下滑约74%;营收达510.67亿元,同比下滑约17%;净利润亏损24.4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同比大跌207%。

  销量不佳,持续亏损后,福特对中国业务进行了调整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早在今年5月初,就有传闻称福特即将在中国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其中,福特中国与福特南京研发中心的裁员总数超1300人,长安福特将裁员约3000人。

  针对裁员消息,福特中国方面表示是对组织架构进行精简,在近段时间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透露:“我们不想像有些公司一样退出中国市场”。虽然不会退出,但长安福特的销量表现却是不尽人意。

  除了裁员,长安福特高层变动也很频繁。自2018开始,长安福特副总裁兼全国销售服务机构(NDSD)总裁这一职位已经换过4任老总,而李宏鹏、刘曰海、杨嵩、陆逸,任职时间则分别为7个月、4个月、2年和1年。

  销量不及预期,导致长安福特几任总裁黯然离去,而频繁的高层人事变动,又导致企业的战略思路、管理方法缺乏连贯性、统一性,营销策略无法有效延续,进而继续影响销售,这已经成为长安福特近几年跳不出去的死循环。

  产品支撑力不足,电动化严重脱节

  那么,长安福特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很多人说导火索是2018年福克斯换装三缸发动机,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产品支撑力不足、电动化跟不上节奏导致的连锁反应。

  从产品来说,长安福特销量下滑期间也恰逢新车“空窗期”,其连续长达35个月未推出全新产品,反观同期日系、德系和自主品牌都带来了竞争力极强的新产品,这无疑进一步挤压了长安福特原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像福克斯、蒙迪欧等老款车型,虽然每年都进行迭代,但变化不大,过时的造型、孱弱的动力,再加上难称科技感的小尺寸屏幕,早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车需求。

  同时,长安福特在产品和营销方面的规划也缺乏章法,像福克斯用上了中国消费者最讨厌的三缸机和双离合,尽管现在换成了四缸+6AT组合,但为时已晚。

  再看蒙迪欧,新款车型姗姗来迟,但整车产品力与同级车型相比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很难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还有锐界,因为油耗高、故障率高等原因也迅速陨落,再也没有了与汉兰达一较高下的资格。

  另外还有一点,当前消费者期望值较高的福特Ranger、福特Bronco均划归江铃福特国产,这对缺乏引导性产品的长安福特确实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此外,长安福特在新能源转型上的犹豫不决也带来了严重后果,在中国品牌新能源高歌猛进的当下,缺乏有力产品的长安福特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长安福特仅投入了一款福特电马,其市场销量也未见起色,2022年只卖出了4860辆,到了2023年在大幅降价促销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到很好的市场反馈。

  对于未来新能源的市场规划,长安福特也没有长远规划,迟迟未能发布准确的投放车型,与动辄数十款新能源规划的海外品牌相比,长安福特的电动化战略已经严重与市场脱节。

  另外,当下新能源市场比较火爆的混动系统,长安福特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声量更是不足,相关产品暂未布局,也是一大短板。

  投诉不断,产品质量遭质疑

  近年来,福特在全球召回新车次数较为频繁,在2022年美国汽车召回榜单中,福特F-350 、Super Duty重型卡车以及林肯飞行家等车型召回次数超60次,难免让消费者怀疑产品本身,对品牌力伤害极大。

  不仅如此,在国内投诉榜单中,长安福特的不少车型也出现在其中。比如今年9月,福特蒙迪欧进入了月度车型投诉榜,“系统升级问题”、“导航问题”等相关投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产品质量遭受质疑。

  同时,长安福特电马除了产品力不足外,还存在不少故障缺陷(进行两次召回),致使电马缺乏与主流新能源车掰手腕的实力,折戟沉沙并不意外。

  此前,长安福特还被爆出老款福克斯、翼搏的变速箱问题,翼虎的断轴门事件。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长安福特还被央视315晚会点名,曝出旗下多款新车变速箱存在严重生锈的产品质量问题。

  此外,长安福特部分上新主推车型依旧存在高油耗的情况,这也让消费者无法摆脱对于品牌“油老虎”的印象。这些负面因素,不仅拖垮了长安福特试图反弹的势头,更给消费者的权益带来了巨大创伤。

  写在最后

  可以说,在未来千万量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安福特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机会,当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后,将会无情吞噬还在尝试试图用燃油车重回主流合资阵营的长安福特。

  引用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近段时间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想像有些公司一样退出中国市场,因为(中国的)电池技术、用户数字体验……是全球最好的。”

  俗语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安福特如今的颓势也是长时间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如果其不想像广汽三菱一样退出中国市场,那真该想想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了,毕竟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群雄环伺,留给长安福特思考的时间不多了。